通讯员 杜洪涛 高元
今年是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年,郯城县超前谋划、提早布局,建立“攻坚清单”“负面清单”“后备清单”三张清单,排解疑难隐患,严把人选资格条件,提升后备人选质量,为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整治后进班子,建立“攻坚清单”。结合村级督查和近年来基层党建“村村到”检查结果,综合去年以来纪检、组织、信访等部门受理信访情况,郯城县共排查确定15个市级、31个县级、17个乡级后进村班子,建立63个“攻坚清单”。把后进班子整顿转化情况列为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全部由县乡领导班子成员按照班子排序一对一成立帮扶组结对帮扶,乡镇党委书记带头帮扶最后进的班子。共确定125名县乡领导班子成员作为帮扶责任人,先后到村开展实地调研290余次,制定216项整顿措施。加强过程监管,实行入销号管理,每月调度了解整顿情况,对成效不明显的,发函督促,限期整改。目前,备案的63个后进村班子全部实现明显好转,其中,27个完成整顿转化。
开展资格审查,建立“负面清单”。把任职资格作为换届选举工作基础,实行早审核、早把关,防止“带病提名”。县委组织部严格对照党组织候选人“17条不得”和村委会候选人“20条不宜”的标准要求,对1402名在职农村干部逐个征求纪检、政法、公安、法院、检察院、卫计等部门单位的意见,形成书面反馈意见,查出各类曾受处理人员331人,将有关信息与乡镇逐条沟通后,确定126人不得或不宜继续提名为村“两委”成员候选人的“负面清单”。督促乡镇参照县里做法,对非在职农村干部的换届后备人选,结合“村霸”整治摸底等工作征求相关部门单位意见,确定79人“负面清单”。对全部“负面清单”在列人员,由乡镇通过谈心谈话、提前调整职务等方式,化解消极情绪,理顺工作机制,确保此类人员不再竞选村“两委”成员。
壮大人选队伍,建立“后备清单”。结合资格审查结果,通过摸底调研、谈话了解等方式,对有意愿参与换届选举的1076名在职农村干部和233名非在职人选建立“后备清单”,通过集中培训、加强待遇、轮岗锻炼等方式,强化履职能力,提升岗位吸引力,确保把握换届工作主动权。郯城县还采取县委书记上党课、邀请市级专家型领导授课、邀请外地优秀农村干部现身说法等方式,利用7天时间,对全县的农村干部进行全员培训。同时,对非在职人选进行轮岗锻炼,提前熟悉村级工作,争取党员和群众的认可。